美国政府最近的对俄政策,表面上看来雷霆万钧,但当人们细品之下,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矛盾。一场针对俄罗斯的“8月8日最后通牒”,听起来的确够硬气。
然而,就在这个关口,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缩,甚至部分关键武器运输都被暂停了。这不禁让人思考,如此强硬姿态的背后,究竟是极限施压的真实展现,还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战略调整呢?
纸面强硬,私下放水?
回顾近期战场态势,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取得了显著进展。乌克兰战略重镇恰索夫亚尔,经过16个月的激战,已落入俄方手中。这个交通枢纽的失守,直接威胁到顿巴斯地区的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,战场主动权正悄然易手。
就在这敏感时刻,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·普京进行了通话。这次对话并未能如预期般解决任何实质问题,反而更像是为接下来的行动搭建舞台,显得有些意味深长。
随后,特朗普又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·泽连斯基通话。有英媒随后报道称,特朗普在通话中鼓励乌克兰加大对俄领土攻击,甚至询问打击莫斯科的可能性。这番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然而,特朗普本人很快公开否认了相关报道,并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可以打击莫斯科的远程导弹。他强调自己在这场冲突中不偏向任何一方,这种快速撇清关系的行为,让外界对他真实的意图充满了猜测。
紧接着,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了一份限期停火协议的最后通牒,要求俄方在8月8日前达成协议。否则,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“极限施压”,具体措施包括对俄加征高达100%的关税,并声称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。
但这份“威胁”的实际杀伤力可能远低于其表面声势。美俄两国年贸易额仅为约35亿美元,即便全面加征100%关税,对俄罗斯整体经济的影响也相对有限,更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打击。
同时,这份停火通牒的时机选择,恰好是恰索夫亚尔失守之后。它客观上为俄罗斯军队巩固和扩大其在乌东地区的战果,提供了一段宝贵的窗口期。这份“有毒的礼物”,其真实效果可能并非加速和平,而是给俄方更多时间来稳固既得利益。
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·梅德韦杰夫对此更是直接嘲讽,称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不过是在“玩游戏”,丝毫未表现出担忧。这种轻蔑的态度,似乎印证了俄方对美方意图的洞察。
援助缩水,基辅心凉
在公开对俄罗斯发出强硬信号的同时,美国在实际行动上却在系统性地削弱对乌克兰的直接支持。这一点,从今年美国提交的国防预算中便可窥见端倪。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,在预算中竟被大幅削减了40%。
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,更是具体武器运输的停滞。部分此前承诺的关键军事物资,其交付被无限期搁置。这无疑给前线急需弹药和装备的乌克兰军队带来了沉重打击。
与此同时,美国还暂停了与乌克兰的部分情报共享。在现代战争中,精确的情报是军队行动的生命线。乌军此前在赫尔松地区的一次反攻中,就因缺乏精确情报而损失了一个机械化营,这足以说明情报支持的重要性。
失去这种关键支持,乌克兰在战场上将更加被动,决策失误的风险也随之大增,前线将士士气也受到影响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对美国的“极限施压”寄予厚望,认为这能扭转战局。但眼下,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。援助的缩水,盟友立场的动摇,让基辅政府面临孤立无援的危险局面。
乌克兰在扎波罗热方向的攻势,也因弹药缺乏而停滞不前。在极端困境下,乌克兰甚至被迫考虑一项以矿产资源换取援助的协议。这种以国家战略资源进行交换的行为,无疑是其长期战争压力的真实写照,反映出其财政和物资供应的极度枯竭。
在7月15日,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决定暂时退出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。这一举动,是乌克兰在绝境下为获取更多作战自由、应对俄军进攻而做出的艰难选择。它暴露了乌克兰在战局面前的无奈,以及为了自保不惜一切代价的挣扎。
这种“釜底抽薪”式的援助策略,使得乌克兰的战争支柱正被其最大盟友系统性地拆除。乌克兰的未来,似乎正被一步步推向深渊。
北约买单,欧洲傻眼
特朗普政府的策略,不仅仅体现在对乌克兰援助的直接削减上,更体现在其对欧洲盟友施加的巨大压力。他积极推动“北约埋单”模式,试图彻底改变美国在欧洲安全中的传统角色。
这一模式的核心,是将更多援乌费用和责任转嫁给欧洲盟友。这种单边主义的利益计算,对欧洲国家构成了严峻挑战。德国和波兰等传统援乌大国,在援助速度和力度上已显露出明显的疲态和困难。
一些国家,如匈牙利,更是明确表示对援乌持有反对意见。这些分歧,正在无形中撕裂西方对乌援助的联盟。国际格局因此变得更为复杂。
西方对乌援助联盟的裂痕,使得俄罗斯看到了利用西方内部矛盾和耐心消耗的战略机会。土耳其等国虽然曾试图扮演调解角色,但它们提供的实际援助和影响力相对有限,无法弥补核心盟友动摇带来的真空。
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尼古拉·帕特鲁舍夫曾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时间站在我们这边,西方的耐心才是有限的。”这清楚地表明了俄罗斯对西方援乌意志减弱的判断,并以此作为战略优势。
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·拉夫罗夫也表示,当美国的盟友开始怀疑其承诺时,俄罗斯的优势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。这些来自俄方高层的言论,无疑印证了俄罗斯对美国战略意图的洞察,以及其利用西方分歧的战略考量。
美国优先:战略大抽身
特朗普政府的对乌政策,并非简单的亲俄或反俄,其核心在于执行一项“美国优先”的战略收缩。他的目标是彻底摆脱美国在欧洲安全领域承担的“无限责任”。这背后,是对选举承诺和国内政治压力的敏感。
通过制造一系列公开的强硬表态与私下削减援助的矛盾信号,特朗普正在创造一种外交迷雾。他试图既能向国内选民展现其强硬和果断的形象,又能同时实现美国从这场“永久战争”中脱身。
这种矛盾而机会主义的策略,导致其行动摇摆不定。他既想通过发出最后通牒来展现威慑力,又因忌惮俄罗斯的军事实力(全球火力排名第二,拥有超过5000枚核弹头),以及国内政治风险而迅速撇清了支持乌克兰攻击莫斯科的立场。
这种不确定性,无疑进一步瓦解了西方援乌联盟的凝聚力。盟友不知所措,对手则看透底牌。
特朗普公开暗示“领土换和平”的立场,进一步揭示了他深层意图。这种基于“承认现状”的谈判条件,实际上是为俄罗斯巩固战果、寻求有利停火协议创造条件。这并不是对俄罗斯施加真正的极限压力,而更像是在为一场基于既成事实的妥协铺路。
因此,无论特朗普主观意图如何,他的行动都在客观上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俄罗斯。俄罗斯总统普京持续推进军事行动,拿下战略重镇。
并通过第三方与美国保持着秘密接触,显示出其对美方策略的游刃有余。他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威胁表现出毫不在意,自信地利用西方内部分歧和耐心消耗,为俄罗斯争取最大的战略主动权和谈判筹码。
笔者以为
特朗普政府的对乌新政,是一场以“极限施压”为外衣,以“美国优先”为内核的战略重置。它通过发出自相矛盾的信号,制造了外交迷雾,瓦解了西方援乌联盟的凝聚力。
无论其主观意图如何,都在客观上将战略主动权交到了俄罗斯手中。8月8日的期限,将迫使一个被削弱、被孤立的乌克兰,在“屈辱和平”与“绝望战争”之间做出选择。
乌克兰的命运,正在大国战略转向中被摆上天平。最终,俄罗斯可能无需赢得每一场战斗,却可能因为美国选择“不再深度参与”而赢得整场战争的战略优势。
启远网配资-启远网配资官网-配资策略平台-股市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